定义
六度分离(六度区隔)理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五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五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根据这个理论,你和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之间只隔着五个人,不管对方在哪个国家,属哪类人种,是哪种肤色。
编辑本段详述
1967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伦(Stanley Milgram)提出了一个“六度分离”理论。简单地说,该理论认为在人际交往的脉络中,任意两个陌生人都可以通过“亲友的亲友”建立联系,这中间最多只要通过五个朋友就能达到目的。这个看似非常简单,却又很玄妙的理论引起了数学家、物理学家,以及电脑科学家们的关注。他们研究发现世界上许多其它的网络也有极相似的“六度分离”结构,例如经济活动中的商业联系网络结构、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结构,甚至人类脑神经元结构,以及细胞内的分子交互作用网络结构。2001年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的一个研究小组开始在互联网上进行了这个实验。他们建立了一个实验网站,终点是分布在不同国家的18个人(包括纽约的一位作家、澳大利亚的一名警察以及巴黎的一位图书管理员等等),志愿者通过这个网站把电子邮件发给最可能实现任务的亲友。结果一共有384个志愿者的邮件抵达了目的地,电子邮件大约只花了五到七步就传递到了目标。这个活动现在还在继续。
美国的一个脱口秀节目有一次请了三个大学生来参加,主题是证明好莱坞的任何其他明星与演技派男星凯文·贝肯之间都能通过五个人联系起来。他们甚至成功的把已经去世了的卓别林与凯文·贝肯之间通过三个人建立了联系。节目引起了巨大反响。
六度分离理论告诉我们,有时候小数字,却蕴含着巨大的威力。就像我问你,如果你想象一下把一张足够大的纸对折50次,会有多高?如果你告诉我100米,这并不是你的错。有些东西是想象不出来的。真正答案可能更趋近于次,它的高度能把你送到太阳的肚子里。
有人把世界65亿人开了7次方根,结果是25.2257,从不科学方式说,我们每个人只要认识20几个人就可以满足此理论。
有一个数学领域的猜想,名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中文翻译有以下几种:六度分割理论、六度空间理论以及小世界理论等。20世纪60年代,耶鲁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米格兰姆就设计了一个连锁信件实验。他将一套连锁信件随机发送给居住在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的160个人,信中放了一个波士顿股票经纪人的名字,信中要求每个收信人将这套信寄给自己认为是比较接近那个股票经纪人的朋友。朋友收信后照此办理。最终,大部分信在经过五、六个步骤后都抵达了该股票经纪人。六度分割(也叫“六度空间”)的概念由此而来。这个连锁实验,体现了一个似乎很普遍的客观规律:社会化的现代人类社会成员之间,都可能通过“六度空间”而联系起来,绝对没有联系的A与B是不存在的。这是一个更典型、深刻而且普遍的自然现象。那么,怎样用数学理论揭示“六度分割现象”?这是现代数学领域又一个重大的数学猜想。这有点儿像地图的邻接色问题,只不过邻接色问题是通过数学方法可以精确证明的(即最多只需要使用4种颜色即可),而6度分割理论我个人估计只能通过不完全归纳来形成假设了吧,社会的模型还是比二维地图模型要复杂莫测得多啦! 六度分隔的现象,并不是说任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都必须要通过六个层次才会产生联系,而是表达了这样一个重要的概念:任何两位素不相识的人之间,通过一定的联系方式,总能够产生必然联系或关系。显然,随着联系方式和联系能力的不同,实现个人期望的机遇将产生明显的区别。
编辑本段展望
那么六度分离理论能给我们带来什么?首先,SNS网站的发展是与其密不可分的。其次,它告诉我们每一个人要充分相信和利用自己的人脉。因为,只需要小小的六步,它可以让你认识这个地球的每一个人。
编辑本段理论证实
微软研究院一款名为“人立方”的搜索引擎新鲜出炉,能够一网打尽搜索对象的人际关系网,引发诸多关注。在人际关系的研究中,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兰姆提出了“六度分离”理论,称只需六步就能将彼此毫不相关的两个人以某种方式联系到一起。这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但科学家近期证实了这种奇妙的理论。这个星球上的所有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可以通过个人的关系网以特殊的方式联系起来。
两个陌生人六步就能搭上关系
我们可以举例来解释“六度分离”理论:A和B曾在舞会上共舞一曲,B曾是C的室友,C又从D那借过一辆自行车,以此类推,最终第一个人A就和最后一个人以这种方式联系到了一起。
也就是说,通过个人的关系网,任何两个素不相识的人中间其实最多只隔着6个人,只用6个人就可以将两个陌生人联系在一起,这就是“六度分离”理论的基础。
“六度分离”最早出现在小说中
但理论的提出和成形,还得归功于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兰姆,斯坦利通过一个著名的试验,最终系统地提出并证实了“六度分离”理论。
1967年,当时是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的米尔格兰姆随便招募了300多名志愿者,请他们邮寄一个信函,目的地是米尔格兰姆指定的一位住在波士顿的股票经纪人。由于几乎可以肯定信函不会直接寄到目的地,米尔格兰姆就让志愿者把信函发送给他们认为最有可能与目标建立联系的亲友,并要求每一个转寄信函的人都回发一个信件给米尔格兰姆本人。出人意料的是,有60多封信最终到达了目标股票经济人手中,并且这些信函经过的中间人的数目平均只有5个,也就是说,陌生人之间建立联系的最远距离是6个人。
1967年5月,米尔格兰姆在《今日心理学》杂志上发表了实验结果,并提出了著名的“六度分离”理论,表示虽然世界很大,但是如果将每个人的人际关系网考虑进去,人与人的距离其实很小。
微软实验证实“六度分离”
微软公司的研究人员为证实这种理论的可行性而开展实验,随意挑选了2006年的某一月,记录下当月所有通过微软网络发送短信的用户地址,分析了300多亿条地址信息,最终统计得出,多达78%的用户仅通过发送平均6.6条短信,或者说通过6.6步,就可以和一个陌生人建立起联系。按照这种理论,每个人都可以利用关系网与陌生人搭上关系,甚至像麦当娜、英国女皇这样的名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我们的“熟人”。
当年,米尔格兰姆的实验只涉及到300余人,但借助先进的科技,研究所用的信息量被扩大到300亿条之多,为理论提供了更坚实的基础。现在,“六度分离”理论已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不少商人和求职的大学生更是将它作为认识朋友、扩展人脉的金玉良言加以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