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8日星期四

番号解码:数字背后的中国军队血脉谱系


资料来源:人民网、环球网。
  2013年1月15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的一则军事报道中,使用了“39集团军”的说法,而非之前常用的“某部队”。随后,央视新闻频道官方微博发布消息:“我军陆军集团军番号今起解密。”
  番号,是一种既神秘又熟悉的数字。“八路军”中的“8”,“新四军”中的“4”,其实都是番号。但如今,于普通人而言,大部分番号又的确属于保密范畴之内。
  外界大部分评论认为解密集团军番号是解放军走向公开透明的动作之一。不过,从番号这组难以磨灭的数字中,更能解码中国军队几十年发展历程的血脉谱系,甚至触摸代代相传的情感脉络。
  非连续数字组成解放军DNA
  包括39集团军在内,此次被解密的陆军集团军番号共有18个,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65.这18个番号中,有的是连续的,例如12、13、14;更多的则不连续,例如31之后便是38,54之后便是65.
  实际上,解放军陆军番号最大的数字曾经达到70。
  这些近似于随机出现的空白,并不是在编制番号时人为制造的——正是这断续的数字和数字之间的空白,成为记载解放军发展史的DNA.
  1948年9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提出人民解放军要“有计划地走向正规化”。会后,周恩来开始负责拟订全军编制方案的工作。
  很快,中央军委做出《关于建军方针及部队编制等问题的决定》,指出“我正规军须要发展至210个步兵师,编组为20个兵团,70个军”。11月1日,中央军委发出《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第一次在全军范围内统一了番号。
  这次统一番号,亦遵循了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让熟稔军队历史的人,得以很快判断出每一个数字背后的血脉关系。
  “这70个军的整编,一般遵循了‘三三制’的规则,也即:一个野战军三个兵团,一个兵团三个纵队,一个纵队就对应了一个军。”《军营文化天地》杂志主编、战史作家余戈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这样一来,10以前的军基本脱胎自第一野战军,10-20之间的军基本来自第二野战军,依此类推,四野之后是华北军区的纵队。”
  这样的“三三制”对应关系并不十分精确,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中一些番号给了国民党起义部队。例如,第9军就是由在新疆起义的国民党军整编第42师改编而成的,第36军则是改编自绥远起义的国民党军一部。
  此番在央视露脸的39集团军驻扎在辽宁沈阳。内行的军迷可以根据“39”这个数字很快大致推断出:它的血脉应来自第四野战军——的确,39军的前身正是第四野战军(即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这支纵队在中央军委发出统一番号通知的当天,就改称为39军。
  比较特殊的是,在这70个番号中,有3个从未使用过,它们是:56、57和59.关于它们未曾使用的原因,官方战史中未见详细解读。
  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除去从未使用的3个番号,解放军历史上先后有过67个军,最多时有62个军共存,但这67个军却只有66位首任军长——番号最大的第70军没有首任军长。
  根据军史研究者叶青松的考证,这是因为70军在尚未配上军长的时候,番号就被撤销了。被撤销的原因,则是聂荣臻、薄一波和唐延杰在1949年9月提出的建议:“七十军为紧缩机构便于整训,提议将该军缩编为一个师,我们同意(现该军辖两个师共11916人,每连不满百人)。拟将军直改为师的直属架子,所属两个师直的勤杂人员可充实连内,而干部除另外分配外可入军大学习。”
  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进行过几次大规模的精简整编,先后有近50个番号被撤销。正是这些举措,使得番号之间留下了空白。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次大规模精简整编,将三十余个军番号送进了历史档案。这些被撤销的军,有的调入了海军、空军部队,例如曾在朝鲜战场上做出重要贡献和重大牺牲,诞生了黄继光、邱少云的第15军,在1961年被改编为空降兵,这被普遍视为一种莫大的荣誉和馈赠;有的改为了地方军区,例如第19军军部改编为陕西军区;还有的集体转业到地方从事经济建设,例如前述由起义部队改编的第9军,就有3个师依次改编为新疆农业建设兵团第7、第8、第9师,成为一支有组织、有训练的产业大军。
  改革开放后,番号最重要的一次变化出现在1985年的百万大裁军中。当时,陆军的35个军按照“去新留老”的基本原则,撤销了11个军的番号。保留的24个军则全部组建为合成集团军,其中2个为机械化集团军。
  其后,在1997年和2003年的两次裁军中,番号又被裁撤了6个,总数变成了今天的18.
  可见,从没有统一正规编制的部队到统一命名的70个军,再从70个军到18个集团军的演变史,就是一部微缩的解放军发展史。手握这套密码,既可以向前追溯至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年代,又可以借以回顾新时期的几次裁军。

中央电视台首次在新闻中公开集团军番号,不再以“某”替代。 (央视新闻截图)
  台湾没有8路公交车?
  如果仅仅将解放军的番号视为记录历史沿革的一串数字工具,那就小看了时间的力量。经过岁月的酿造之后,这些普通甚至枯燥的数字竟具有了特殊而醇厚的感情色彩。
  在大陆,很长时间内都流传着一种说法:台湾没有8路公交车,因为蒋家对八路军心怀恐惧,害怕“8”这个数字。这样的说法甚至还发展成了一些栩栩如生的传说,虽然这些传说后来被台湾当地人证伪。
  更多时候,番号的数字不是人们恐惧的对象,而是军人寄托回忆、感情,乃至“迷信”的对象。
  党史上最早、最著名的一次“番号迷信”,发生在1928年4月。当时,在著名的井冈山会师之后,中共成立了第一支以“红军”命名的队伍,但是,这第一支队伍的番号却不是“1”,而是“4”,即红军第四军。
  后来在接受美国人埃德加·斯诺的采访时,朱德解释了选择“4”这个数字的原委:“要保持国民革命军第四军‘铁军’的大名,它在大革命中是我们革命的堡垒。”
  据专家研究,“八一三事变”后,叶挺向蒋介石提出为了抵抗日本侵略,“让我来集合仍留在南方的红军和改编这些军队”的建议,并说改编后番号叫“新四军”。蒋介石接受了叶挺的建议,番号则得到了国共两党的认可。蒋介石认可“新四军”,是他任总司令的北伐军中有个第四军。毛泽东认可“新四军”,是他创建人民军队的第一个军是红四军。
  原来,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北伐的8个军中第四军共产党员最多、战斗力最强。由著名将领张发奎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的北伐铁军,而其中以共产党骨干组成的“叶挺独立团”又是这支铁军的前锋。于是,“4”成为共产党军队格外看重的一个数字。
  “在战争年代,番号往往成为一种带有感情色彩,乃至某种神秘主义的东西。”余戈说。
  1949年之后,虽然国内再也没有大规模的战争爆发,但番号承载的情感意义却丝毫没有减弱。一方面,战争年代的故事随着番号代代流传;另一方面,新中国成立后若干次小规模的出国作战,以及不断换防、裁撤、合并的经历,又在继续赋予番号独特的意义。
  “如今去部队参观,基本都可以在军史馆、师史馆里看到一张谱系表和一张转战图。”余戈说。谱系表就是这支部队的“家谱”,它是一张记录了血脉传承关系的图表,从中可以读到番号流转的过程。而转战图则从地理的角度记录了这支部队的历史,一般是一张中国地图,并显示出邻国朝鲜、越南,用红色的箭头在图上标注出转战的经历。
  正因为数字成为血脉谱系中的重要依据,因此,在一轮轮的裁撤和合并过程中,每一支部队都希望留下自己的番号,不想让这个数字的历史终结。
  在番号裁撤的选择之中,不同部队之间的强弱关系便显示出来了。“如果番号背后的军队实力强大,那么就很难被裁掉。林彪昔日的部队战功卓著,因此第四野战军(东北野战军)留下的番号最多,至今仍有7个存在。”余戈说。
  如果被裁撤的部队实力相当,那么就需要一些其他的解决方法。一个有趣的例子是第54军,它由原第45军和原第44军合并而来。根据一些老战士的口述,这两支部队都想保留自己的番号,最后是周恩来出面才得以“摆平”——他说服双方都各保留一个数字,最终合并成了54军。
  另一个特殊的例子是有“济南第一团”之称的235团。在1998年的“师改旅”当中,它由陆军第27集团军第79师第235团改为了陆军第27集团军第235旅——可以看到,团的番号保住了,师的番号则消失了,这是非常罕见的现象。对于这个团来说,这是莫大的荣誉,因为这个番号的历史可以续写下去;而相应地,79师的番号则终结了发展历程。
  “一个部队的历史就像一个新兵的成长史,如果衣服都没洗白过,那就没价值。洗得越白,越有补丁,说明你越有资历。”余戈说,“无论哪个领导,去了一支部队后如果看到那些有历史的番号,怎么都得高看一眼,感情上都会更加接近。而一个新兵进了一个有光辉战史的部队,在特殊的番号光环之下,也无形之中会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走向公开透明,但限定范围
  虽然军人们将番号视为凝结了历史与感情的数字,但这些数字的意义一般仅限于军队内部分享。
  出于保密的需要,在对外场合中,军队都使用着另一套被称为“代号”的系统。部队代号是由总部统一编拟、授予和管理的,一般授予团以上的部队以及需要保密的军事单位。在承办公文时,部队代号与部队番号具有同等效力。
  使用“代号”这套系统,是受到了日本人的启发——日本军队的称呼有几套系统,内部使用的是番号,对外使用的则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用部队长官的姓氏,另一种就是数字编码。不同之处在于,日本军队的数字编码前会有一个汉字,这些汉字经过了精心选择,例如“龙6734部队”。
  而在解放军部队中,这些代号一般是5个阿拉伯数字组成。战士在与家人通信时,也都使用“××省××市×××××部队”这样的地址格式。
  另一个频繁使用代号的场合便是公开的新闻报道。涉及军队的报道稿件在发表之前都会经过脱密处理,而番号正是在脱密过程中被统一隐去,改为“某部队”的泛泛称呼。
  不过,在信息化战争时期,解放军的集团军番号实际上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在维基百科上,18个集团军的条目可以任意查阅。比之更甚的,是一个叫做“SinoDefence”的英国网站。在这个由志趣相投的志愿者创建的网站上,有对各集团军的详尽介绍,包括历史沿革、历任将领、参战历史、驻地、装备等方方面面的信息。
  至于美国五角大楼每年发布的中国军力报告,更是对解放军有着深入的研究。
  “将陆军集团军的番号公开,是近年来中国军队不断走向公开透明的一系列举措中的一个动作。”《世界军事》杂志主编陈虎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在他看来,解放军公开番号和及时发布辽宁号航母、歼-15、运-20的消息一样,都是对外界关注的主动回应。
  实际上,将一些有影响力的番号解密,也不失为一种国防教育的方式。例如,美军的精锐部队82空降师、101空降师,以及俄罗斯的“塔曼师”等,早已是家喻户晓乃至名扬海外的名称。
  不过,陈虎同时强调,这一次的番号解密属于有限定范围的公开,师、团级别的部队番号就不属于公开范围。
  另一方面,番号解密了,也不代表集团军的其他信息就可以公之于众。根据《保密条例》的要求,被解密番号的第39集团军,其部队任务、实力、状态等情况中需要控制知悉范围的事项和军事部署、作战、训练以及处置突发事件等军事行动中需要控制知悉范围的事项,仍然需要保密。
  “美军的作战报道中,即便是嵌入式的深度报道,也有很多信息是不公开的,例如海湾战争中第几师部署在哪,这是不会公开的。”陈虎说,“所以,公开都是相对的,前提是不能影响国防安全和作战保密。”
  解放军在番号上公开透明的脚步会继续走到哪一步,尚待观察。可以肯定的是,即便这些数字完全公开,番号这组密码背后的血脉与感情也是外人永远无法完全真切感受和分享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