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读者是否有过这样的体会,当专注于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时,几乎忘记了时间和外界环境变化,似乎达到了所谓的“物我两忘”的境界。专注,是种体验,更是良好习惯之一,可以帮助高效率的完成一件事情。其中原因何在,以及如何获得专注力,作者刘未鹏在文中谈了他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我虽不赞同李阳英语的学习方法,但对其一句话印象比较深刻,大意是说许多人学了快10年的英语,其开口的时间还不如在集训的七天内开口的时间长。也就是说,尽管学习时间很长,但学习密度极低,结果乘起来还是低。其实这种情况不仅存在于英语学习中,而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人太容易为各种各样的事情分心,要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情是非常难的,而正因为难,少有人做到,那些做到的,就都变成了牛。
其实,在大学期间,最不缺的就是业余时间,最缺的就是专注精神,非凡的注意力造就非凡的专家。而生活中太多的分散注意力的因素:游戏、篮球、选修课、女朋友… 要想集中注意力对一个单一的目标猛下功夫,其实还是相当有难度的。这个难度并非来自自制力,如果一个人要靠自制力去强迫自己不受干扰,那只能说还是寻常人(mediocre)。真正的效率源自于内心对一个东西强烈的热忱,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追求,这时候从表层意识到深层意识都关注在这件事情上面,脑细胞高度活跃,才能创造最大的效率。为什么作诗的时候要趁着酒兴,就是因为少了这种狂热的专注,效率就低下了,一首诗作个好几天顶多是个平庸之作,跟交家庭作业也差不到哪去了。很多人正是因为缺乏专注,所以虽然也和别人一样过来了大学四年,实质上四年里面利用的时间无形中少了不知多少。
关于后一点,著名的例子有我们熟知的那个睡觉中想出苯的化学分子式的老大。非著名的例子有老爸告诉我的两个事情,一是他在20岁左右,组装村子里第一台电视机的时候,装到最后关口,电视机总是不能工作,苦思冥想一整天不得要领,结果睡到半夜突然从梦里醒来,想到了答案,连夜就把电视机装好了。还有一次是妹妹拿一道高中数学题问他,也是想了一天多没答案,结果睡午觉的时候想到了。这些都很好的证明了潜意识能在你觉察不到的情况下产生效率。另一方面,潜意识也能在你觉察不到的情况下干扰你的注意力,我们平常就有这样的经验,一个球迷即使在表层意识专心工作的时候也会不知为何突然想起比赛的事情,一个焦虑某件事情的人即使在做其它事情的时候也会被突然涌上来的焦虑打断。也就是说表层意识在关注一件事情,但潜意识却在关注另一件事情,并且时不时来打扰表层意识,从而影响注意力和效率。所以,如果表层意识和潜意识都能专注同一件事情,也就是俗称的完全投入,这个时候的效率就能翻倍。此外这种专注成了一种习惯之后,就容易在很短时间之内把自己的潜意识带入到一种关注的“惯性”中,于是即便表层意识的注意力已经移开了,然而潜意识仍在继续关注原来的问题。比如你可能有这样的经历,学习一首歌曲,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完全学会,然后你就去忙别的事情了,一个星期之后想起这首歌曲,居然发现原来难学会的几个地方突然会哼了;或者思考一个问题,一开始的时候总有一个地方没有思考出来,然后你就先放着了,几天之后回想这个问题,突然发现一切都清晰了。这就是潜意识的效率,它能在你不知不觉中把时间利用起来。
仅仅了解专注力的作用不够,如何获得专注力才是更重要的问题。跟人身上的其它特质(性格、心态…)一样,专注力也是一种习惯。一个习惯于专注事情的人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容易并迅速进入一种专注的状态。既然是一种习惯,就能够培养,金出武雄在《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科研成功之道》里面提到“思维体力”的概念,所谓思维体力就是能够持续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注意力造就非凡专家,天才来源于长期的专注的训练。培养你的思维体力,是成为非凡专家的一个必要条件。除了培养专注的习惯之外,还可以通过另一个充分条件来实现专注力,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我们从小对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都是极其专注的,当然,即使长大了之后,仍然还是某种程度上保留了这种专注的能力,只不过因为种种外界因素,长久专注的能力反而削弱了,要考虑房子,要考虑业绩,要考虑小孩…这些让人焦虑的事情会积压在潜意识当中,总是在影响你专注做事,削弱你人生的效率。卡耐基用一整本《人性的优点》来介绍如何克服焦虑,可见焦虑的负面影响有多大。要使自己能像小的时候一样对喜欢的事情投入最大的专注,除了克服焦虑的负面影响之外,还有另一个条件就是不能放弃,2006年的奥斯卡独立电影《阳光小美女》上,Frank在码头说的那段话:
普鲁斯特是个法国作家。彻底的失败者。一生没工作,情事不断还是个同性恋。花20年写了一本没几个人看的小说。但他也许是莎士比亚之后最伟大的作家。晚年回首人生,他发现那些难熬的日子才是一生中最好的时光,因为那些日子造就了他。而快活的日子全是浪费时间,没有任何收获。你想一觉醒来就到18岁,觉得这样可以跳过高中时期的痛苦。但高中是你一生中最重要的苦难时光,你不可能经历比这更好的苦难了。(这段翻译来自卓别林的博客)
多好的心态啊。什么是黄金心态,这就是。其实过来人你我都有这样的体会。此外,如何不让生活中其它细节干扰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除了那些你焦虑的事情之外,还有诸如收拾衣服、打扫房间、清理书桌、接孩子回家、瑜伽等等;对此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面提到的第四代时间管理法则,即要事第一(指重要但不紧迫的事,即长远积累会对你今后人生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法则就非常有效。关注有两种关注法,主动关注和被动关注,许多人对琐事错误的采取了主动式关注,比如常常回到家就开始想“今天还有哪些事没做完”,实际上,让这些不重要的事情自己来找你就可以了,即中断式被动关注,后者可以防止空转轮询浪费的时间,从而把最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利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作者介绍:刘未鹏,微软亚洲研究院创新工程中心研发工程师,Mindhacks帮主,在这块自留地上笔耕不辍了八年。他从2003年在《程序员》杂志上发表第一篇技术文章,并开始在CSDN写技术博客。起初的博客较短,也较琐碎,并夹杂着一些翻译的文章,后来才慢慢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和看法。八年来,虽然平均每个月写1篇或者更少,但他从未停止。写博客这件事情,给他带来的最大体会就是,一件事情如果你能够坚持做8年,那么不管效率和频率多低,最终总能取得一些很可观的收益。而另一个体会就是,一件事情只要你坚持的足够久,“坚持”就会慢慢变成“习惯”。并且于2011年6月,一本刘未鹏八年博客文章精选而出的文集《暗时间》出版。他说:“善于利用思维时间的人,可以无形中比别人多出很多时间。”这里的“思维时间”,即他所谓的“暗时间”。
作者:刘未鹏
其实,在大学期间,最不缺的就是业余时间,最缺的就是专注精神,非凡的注意力造就非凡的专家。而生活中太多的分散注意力的因素:游戏、篮球、选修课、女朋友… 要想集中注意力对一个单一的目标猛下功夫,其实还是相当有难度的。这个难度并非来自自制力,如果一个人要靠自制力去强迫自己不受干扰,那只能说还是寻常人(mediocre)。真正的效率源自于内心对一个东西强烈的热忱,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追求,这时候从表层意识到深层意识都关注在这件事情上面,脑细胞高度活跃,才能创造最大的效率。为什么作诗的时候要趁着酒兴,就是因为少了这种狂热的专注,效率就低下了,一首诗作个好几天顶多是个平庸之作,跟交家庭作业也差不到哪去了。很多人正是因为缺乏专注,所以虽然也和别人一样过来了大学四年,实质上四年里面利用的时间无形中少了不知多少。
专注力为什么会对学习效率造成这么大的影响。这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专注于一件事情能让表层意识全功率运作,这个是显式的效率。第二点,也是更重要的,它还能够使你的潜意识进入一种专注于这件事情的状态。有过连续几天乃至一周或更长时间思考同一个问题的人想必都有一种感觉,就是在这个思考的期间,有时候虽然表层意识因为种种原因不在思考这个问题了(比如睡觉,比如被其它事情中断),但潜意识层面仍然保留着其“惯性”,也就是说,潜意识层面仍然在做思考的努力,从而虽然表层意识被其它事情占据,但潜意识仍然将时间无形中利用起来了。这种无形中的时间利用日积月累可以产生宏大的效应。
关于后一点,著名的例子有我们熟知的那个睡觉中想出苯的化学分子式的老大。非著名的例子有老爸告诉我的两个事情,一是他在20岁左右,组装村子里第一台电视机的时候,装到最后关口,电视机总是不能工作,苦思冥想一整天不得要领,结果睡到半夜突然从梦里醒来,想到了答案,连夜就把电视机装好了。还有一次是妹妹拿一道高中数学题问他,也是想了一天多没答案,结果睡午觉的时候想到了。这些都很好的证明了潜意识能在你觉察不到的情况下产生效率。另一方面,潜意识也能在你觉察不到的情况下干扰你的注意力,我们平常就有这样的经验,一个球迷即使在表层意识专心工作的时候也会不知为何突然想起比赛的事情,一个焦虑某件事情的人即使在做其它事情的时候也会被突然涌上来的焦虑打断。也就是说表层意识在关注一件事情,但潜意识却在关注另一件事情,并且时不时来打扰表层意识,从而影响注意力和效率。所以,如果表层意识和潜意识都能专注同一件事情,也就是俗称的完全投入,这个时候的效率就能翻倍。此外这种专注成了一种习惯之后,就容易在很短时间之内把自己的潜意识带入到一种关注的“惯性”中,于是即便表层意识的注意力已经移开了,然而潜意识仍在继续关注原来的问题。比如你可能有这样的经历,学习一首歌曲,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完全学会,然后你就去忙别的事情了,一个星期之后想起这首歌曲,居然发现原来难学会的几个地方突然会哼了;或者思考一个问题,一开始的时候总有一个地方没有思考出来,然后你就先放着了,几天之后回想这个问题,突然发现一切都清晰了。这就是潜意识的效率,它能在你不知不觉中把时间利用起来。
仅仅了解专注力的作用不够,如何获得专注力才是更重要的问题。跟人身上的其它特质(性格、心态…)一样,专注力也是一种习惯。一个习惯于专注事情的人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容易并迅速进入一种专注的状态。既然是一种习惯,就能够培养,金出武雄在《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科研成功之道》里面提到“思维体力”的概念,所谓思维体力就是能够持续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注意力造就非凡专家,天才来源于长期的专注的训练。培养你的思维体力,是成为非凡专家的一个必要条件。除了培养专注的习惯之外,还可以通过另一个充分条件来实现专注力,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我们从小对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都是极其专注的,当然,即使长大了之后,仍然还是某种程度上保留了这种专注的能力,只不过因为种种外界因素,长久专注的能力反而削弱了,要考虑房子,要考虑业绩,要考虑小孩…这些让人焦虑的事情会积压在潜意识当中,总是在影响你专注做事,削弱你人生的效率。卡耐基用一整本《人性的优点》来介绍如何克服焦虑,可见焦虑的负面影响有多大。要使自己能像小的时候一样对喜欢的事情投入最大的专注,除了克服焦虑的负面影响之外,还有另一个条件就是不能放弃,2006年的奥斯卡独立电影《阳光小美女》上,Frank在码头说的那段话:
普鲁斯特是个法国作家。彻底的失败者。一生没工作,情事不断还是个同性恋。花20年写了一本没几个人看的小说。但他也许是莎士比亚之后最伟大的作家。晚年回首人生,他发现那些难熬的日子才是一生中最好的时光,因为那些日子造就了他。而快活的日子全是浪费时间,没有任何收获。你想一觉醒来就到18岁,觉得这样可以跳过高中时期的痛苦。但高中是你一生中最重要的苦难时光,你不可能经历比这更好的苦难了。(这段翻译来自卓别林的博客)
多好的心态啊。什么是黄金心态,这就是。其实过来人你我都有这样的体会。此外,如何不让生活中其它细节干扰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除了那些你焦虑的事情之外,还有诸如收拾衣服、打扫房间、清理书桌、接孩子回家、瑜伽等等;对此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面提到的第四代时间管理法则,即要事第一(指重要但不紧迫的事,即长远积累会对你今后人生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法则就非常有效。关注有两种关注法,主动关注和被动关注,许多人对琐事错误的采取了主动式关注,比如常常回到家就开始想“今天还有哪些事没做完”,实际上,让这些不重要的事情自己来找你就可以了,即中断式被动关注,后者可以防止空转轮询浪费的时间,从而把最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利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作者介绍:刘未鹏,微软亚洲研究院创新工程中心研发工程师,Mindhacks帮主,在这块自留地上笔耕不辍了八年。他从2003年在《程序员》杂志上发表第一篇技术文章,并开始在CSDN写技术博客。起初的博客较短,也较琐碎,并夹杂着一些翻译的文章,后来才慢慢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和看法。八年来,虽然平均每个月写1篇或者更少,但他从未停止。写博客这件事情,给他带来的最大体会就是,一件事情如果你能够坚持做8年,那么不管效率和频率多低,最终总能取得一些很可观的收益。而另一个体会就是,一件事情只要你坚持的足够久,“坚持”就会慢慢变成“习惯”。并且于2011年6月,一本刘未鹏八年博客文章精选而出的文集《暗时间》出版。他说:“善于利用思维时间的人,可以无形中比别人多出很多时间。”这里的“思维时间”,即他所谓的“暗时间”。
------------------------------------------------------
欢迎关注:
微软亚洲研究院人人网主页:http://page.renren.com/600674137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