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0日星期一

应该怎么来看“一稿多投”的问题?


    单位每年都给我安排“投稿策略”的讲座,在图书馆所开讲座中可说是最受欢迎的讲座之一,往往讲完还有很多人提问和咨询,其中绕不开的就是关于“一稿多投”的问题。说实话,在讲座中我会讲到这个问题,但一般不把观点写在PPT上,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也相对谨慎,不希望自己的回答给听众造成误导。我的主要观点是:可以一稿多投,但应该绝对避免一稿多发。因为现在高校的情况,无论是研究生还是老师,对发表论文是很有压力的,研究生没有论文就不能申请答辩,老师没有论文就不能晋升职称,但科技期刊,特别是好一点的科技期刊都属于僧多粥少,除非你是大牛,一般的论文作者谁都不能肯定投去的论文一定会被录用,所以大多数论文不可避免会投给多个期刊。“一稿多投”可以分几种情况,一是先投一个刊,如果被拒了再投另一个刊;二是先投一个刊,还没得到被拒信息时就再投另一个刊;三是论文完成后就同时投多个刊。第一种情况其实期刊编辑部都是允许的,并没把它归入“一稿多投”,后两种是期刊编辑反对的,站在他们的立场可以理解,但如果站在作者的立场,却也情有可原。

    这里我想先说两个自己曾经的“一稿多投”的事件。那应该在十多年以前,那时根本还没有E-mail,投稿是通过邮局邮寄,论文也是一字一字抄写的。我有一篇论文投给一个核心期刊后没有得到任何消息,因自己感觉文章还不错,便重抄一遍后投给另一个一级期刊,(学校在各学科核心期刊中选1--2个为“一级期刊”,成果算分要高很多),不久收到该一级期刊的录用通知,心里还十分欣喜,但没想到大概一个月后却收到前一个核心期刊寄来的刊,我的文章已经在上面发表了。当时很是无奈,赶紧通知那个一级期刊撤稿。单位同事还劝我不要撤,两个期刊都发,只要算成果的时候选高的,不两个刊同时上报即可,但我觉得这对不起后面的期刊,还是坚决的撤稿了,不过说实在的是有点心痛的,后来也再没向前一个核心期刊投稿过,因为我自己把它打入了黑名单。另一个是一篇小文章,所以投给了一个非核心期刊,二三个月没消息,便另投了一个期刊,也是非核心,不久便收到该刊的录用通知很快发表并寄来了期刊。因为这篇文章自己并没在意,发表后也就放在一边。若干年后有了数据库,偶然一次自己好奇,到数据库中搜索了一下自己的文章,很诧异的发现该文章居然在两个期刊都发表了,自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却造成了“一稿多发”的局面。而前一个期刊却从来没给我寄过录用通知和样刊!

     当然,现在许多期刊有了投稿平台,至少可以用电子邮件投电子版,“一稿多投”可比以前方便多了,不用一字一字抄写,但前面讲到第三种情况的“一稿多投”我还是反对的。不过有一定梯度的“一稿多投”并非不可以,比如一二个月后投第二个期刊。当然,有投稿平台的期刊社,可以看到论文处理的情况,对于已经送审的论文不妨先等等,尽可能别造成后一个期刊的损失。现在大多数期刊要收取版面费了,所以如我以前那样的“一稿多发”基本不会发生,但一个负责任的期刊对每篇来稿有收稿、登记、初审、外审等流程,如果走完大多数流程被通知撤稿,的确是非常恼火的,也浪费他们的人力和专家的精力。但有些期刊给作者规定“不能一稿多投,3个月以内没收到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而作为作者,特别是急等论文发表的作者,3个月的时间真的太长,如果是研究生,遇到2个这样的期刊,就等于答辩延期半年,要再多几个转折,一年也就过去了,对他们也是不公平的。所以,我一般推荐大家投那些承诺一个月以内给予答复的期刊,或有投稿平台的期刊,而那些需要3个月甚至半年的期刊,不妨作有梯度的“一稿多投”。

     最最关键的还是,现在这种把发表论文当成答辩门槛的规定,一定程度上成了“一稿多投”助推者。

     补充:这篇博文发表,俺实际上已经作好了挨板砖的准备。其实,“一稿多投”是不对的,站在期刊社和编辑的立场上也一定是坚决反对和绝不允许的,这一点我很清楚,这也是我对于相关内容不写在PPT上的原因。但从作者的立场,完全遵守相关规定带来的发表周期延长,特别是万事俱备只等论文的时候的焦虑和损失也是客观存在的。从投稿策略的角度,又不可避免要触及“一稿多投”的问题,当然我可以简单的中规中矩按照规定告诉听众,这是绝不允许的,要坚决杜绝,但这对学生并无实质性的帮助。所以我是希望给听众一些既能缩短发表周期,又切实可行的方法,其中主要推荐的是那些审稿时间短和出版频次高的期刊,以及有投稿平台的期刊,然后是有一定梯度的“一稿多投”。但对这一点,我自己一直心里没底,不知这么说是否有什么不妥。我的讲座主要是从作者的角度,一个最主要的观点:发表论文是为了交流和传播,但要避免为了发表论文而陷入“学术不端”的泥沼,影响今后的学术生涯。
    看到喻海良博主的“一稿多投,不要以为别人不知道”,和赵大良博主的““一稿多投”为何被人同情”,俺感觉即使有梯度的“一稿多投”也会被认为属于学术不端而拉入黑名单,所以觉得应该调整讲座的内容以免误导学生,也想听听科学网其他博主的观点和看法。感谢刘庆生、王德华等老师的评论。我相信大多数博主的批评都是善意的,下学期还有这样的讲座,我一定会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修正。其实,说到投稿策略,本身就涉及多种非常矛盾的观点和看法,比如从交流和传播的角度看,现在有了数据库,且大多数人都从数据库获取信息的现状看,只要把论文发表在数据库收录的期刊上,并且对题名、主题词等主要检索字段加以把握,基本上就能达到交流和传播的作用,另外一个最基本的观点是发表在专业对口的专业期刊上,能有更多同行交流的机会。但实际上发表论文却必须考虑是否核心,是否SCI收录,影响因子等等因素。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际情况看,优秀期刊并不一定发表的每一篇论文都是高质量的,所谓的垃圾期刊也不排除有几篇水平不错的论文。所以我们只能这么说:能把质量并不那么高的论文发到高质量的期刊上,那是你的本事,同时要避免把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发到低质量的期刊上而被埋没了。
    最后还想说:期刊编辑的态度其实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作者对于能及时获得稿件反馈的期刊是不会随意另投的,但确有部分期刊投出稿件后如石沉大海,什么消息也没有。如我以前遇到的两次情况,我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都是在过了处理期限后再另投的,但一个险些造成“一稿多发”,一个实际已经造成了“一稿多发”,而一旦有“一稿多发”的情况发生,无论期刊社是否有责任,真正买单的只有作者本人。
     对评论俺不一一回复了,所有的批评俺都接受,但希望别对赞成者带来误导。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474-600586.html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