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8日星期四

中国古代特种兵:大秦铁鹰锐士 无坚不破


中国古代特种兵:大秦铁鹰锐士 无坚不破
唐朝明光铠。
中国古代特种兵:大秦铁鹰锐士 无坚不破
资料图:三菱透甲锥。
真实再现中国当代特种兵神秘和传奇军旅生活的电视剧《我是特种兵》,吸引了很多观众的视线。残酷的训练、精良的装备、出神入化的战术技能……不少观众不由得慨叹“惊呆了”。从严格的意义上说,特种兵的出现始于二战时期,但在中国古代战争中,早已不乏“特种兵”的身影,如战国时期的铁鹰锐士、东汉的陷阵营、东晋的北府兵、隋朝的燕云十八骑、唐代的玄甲军、南宋的背嵬军、元代的怯薛军以及明代的蒙骑克星神机营、威震日寇的戚家军……
秦国
铁鹰锐士  剑术马战步战阵战皆精
“锐士”是战国时秦国经过选拔训练有素的步兵。秦孝公时商鞅变法,奖励耕战,按军功给予爵位和田宅,军力大盛,士兵的战斗力很强。秦国锐士可以以一敌十魏武卒,《荀子》中曾对秦国军事实力有过高度评价:“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当时,步兵以魏国武卒最为精锐,天下呼之为“魏武卒”。骑战则以赵国的“胡刀骑士”和齐国的“技击骑士”并称精锐。商鞅变法后,秦国新军在收复河西的大战中横空出世,被天下惊呼为“锐士”。据《商君书·境内》记载,秦军中最小战术单位为伍,由五个士兵组成。十个伍组成一个屯,由五十名士兵组成。两个屯组成一个将,由一百名士兵组成。五个将组成一个主,由五百名士兵组成。两个主组成一个大将,由一千名士兵组成(此处的大将是秦军建制单位,非指将领)。军队在作战时,伍、屯、将、主、大将等战术组织联系紧密,配合默契。以一个伍为例,防守时五名军卒互相保护,进攻时如有人数优势则围攻敌人。混战时,伍内部兵卒之间始终保持紧密联系,不会被轻易击破。
铁鹰锐士是秦国最精锐的部队,由上将军司马错创立。铁鹰锐士不仅剑术超凡,而且要马战步战样样精通。铁鹰锐士的选拔极为苛刻:第一是体魄关。司马错在魏国名将吴起当年训练魏武卒“手执一支长矛、身背二十支长箭与一张铁胎硬弓、同时携带三天军粮,连续疾行一百里,能立即投入激战”的基础上,又增添了全副甲胄、一口阔身短剑、一把精铁匕首与一面牛皮盾牌,总负重约在八十余斤。通过了第一关,方能进入步战、骑战等各种较武关,以及各种阵式结阵而战的阵战关。据说,“十万秦卒出三千锐士”,秦国新军二十万,其中的“铁鹰锐士”只有一千六百人。
东汉
陷阵营  “铠甲具皆精练”每所攻击无不破者
陷阵营是东汉末年的一支精锐部队:“将众整齐,每战必克”。其统帅为吕布帐下的中郎将高顺。人称高顺“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陷阵营“铠甲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故名 “陷阵营”。
据《三国志》记载,吕布复为袁术使高顺攻刘备,公遣夏侯惇救之,不利。备为顺所败。(高)顺为人清白有威严,少言辞,将众整齐,每战必克。布性决易,所为无常。顺每谏曰:“将军举动,不肯详思,忽有失得,动辄言误。误事岂可数乎?”然而,“布知其忠而不能从。建安三年,布遂复从袁术,遣顺攻刘备於沛,破之。曹操遣夏侯惇救备,为顺所败……”南朝宋时裴松之为《三国志》注释时,曾专门引用《汉末英雄记》的内容,对陷阵营评价颇高。
遗憾的是,吕布不是一个帅才,“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布从郝萌反后,更疏顺。以魏续有外内之亲,悉夺顺所将兵以与续……”吕布的悲剧,也成为陷阵营这支精兵的悲剧!
东晋
北府兵  骁勇善战攻无不克战无不捷
北府兵是东晋孝武帝初年谢玄组建训练的军队,又名北府军。《晋书·刘牢之传》记载:“太元初,谢玄北镇广陵。时苻坚方盛,玄多募劲勇,牢之与东海何谦、琅邪诸葛侃、乐安高衡、东平刘轨、西河田洛及晋陵孙无终等以骁猛应选。玄以牢之为参军,领精锐为前锋,百战百胜,号为北府兵。”《资治通鉴》也云:“玄募骁勇之士,得彭城刘牢之等数人,以刘牢之为参军,常领精锐为前锋,战无不捷,时号北府兵。”
东晋孝武帝太元二年(377年),由于前秦已一统北部中国,东晋王朝受到空前的军事压力,因此诏求良将镇御北方。当时的重臣谢安遂任命其侄子谢玄应举。朝廷任命谢玄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镇广陵。其时广陵和京口聚居着大量逃避北方战乱而来的流民,谢玄到任后,在流民中选拔骁勇士卒,建立了一支军队,太元四年(379年),谢玄改镇京口,因为当时京口又名北府,故其所率军队得名北府兵。
太元八年(383年),北府军在淝水之战中一举击败前秦大军,刘牢之一度追到邺城,由此名声大振。晋安帝元兴元年(402年),北府军奉命征讨在荆州割据的桓玄,刘牢之投降桓玄。桓玄称帝后大大削减了刘牢之的兵权,刘牢之欲起兵反抗,但已众叛亲离,最后自杀而亡。元兴三年(404年),原北府军参军刘裕率余部在京口起兵,杀死桓玄。此后,北府军成为刘裕的军事支柱。420年,刘裕废东晋恭帝司马德文,自立为帝,建立大宋政权,北府军成为其皇家军队的中坚。
隋代
燕云十八骑  快如风烈如火以一敌百
在电视剧《隋唐英雄传》中,燕云十八骑曾被描绘得神乎其神。相传,燕云十八骑是由罗成父亲靖边侯罗艺率领的精锐骑兵,总共由十八个人组成,他们腰佩弯刀,脸戴面罩,头蒙黑巾,只露双眼,身披黑色长披风,脚踏胡人马靴,马靴配有匕首,众人背负大弓,每人负箭十八支,同时都配有清一色的圆月弯刀。燕云十八骑一般都是在大漠活动。据说,当年辽部察哈合台带领辽兵一万人,侵入燕门关抢掠,燕云十八骑暗中偷袭,一夜之间杀其三千多人,察哈合台带领余部逃回大漠,十八骑穷追不舍,一直追至察哈合台的家乡,察哈合台及全族二万余人被诛灭。此后,辽人都远走戈壁。再也没敢进犯。靠山王杨林曾经对燕云十八骑这样评价:快如风,烈如火,所到之处,寸草不留。强弓弯刀,善骑善射,以一敌百,未尝一败。燕云十八骑神出鬼没,并且个个都戴着面罩,从来没有人看到过他们的真面目。靖边侯罗艺死后,燕云十八骑被罗成解散。
然而,也有历史学者认为,燕云十八骑及其故事大多属于“演义”。
唐代
玄甲军  皂衣玄甲势如破竹无坚不摧
玄为黑色,甲即盔甲,玄甲军是唐朝初年的一支精锐骑兵部队,士兵身着黑铁盔甲纵横驰骋,所向披靡。《资治通鉴》一书对于玄甲军有这样的记载:“秦王世民选精锐千馀骑,皆皂衣玄甲,分为左右队,使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分将之。每战,世民亲披玄甲帅之为前锋,乘机进击,所向无不摧破,敌人畏之。行台仆射屈突通、赞皇公窦轨将兵按行营屯,猝与王世充遇,战不利。秦王世民帅玄甲救之,世充大败,获其骑将葛彦璋,俘斩六千馀人,世充遁归。”
在唐武德三年著名的虎牢关之战,李世民率领数千唐军与十几万夏军对峙,用1000玄甲精兵大破王世充,斩俘6000余人。据说,李世民几乎每战都身先士卒,他自己同样是一身玄甲,率领着骑兵如同黑云一般压向敌阵,势如破竹,无坚不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唐军的铠甲抛弃了魏晋时期的具装铠,演变为以明光铠为代表的唐十三铠,明光铠是一种护胸镜锃亮的板式铠甲,非常华丽,而且重量更轻,防御力大大提升。据《唐六典》记载,唐十三铠,有明光、光要、缀鳞、山文、乌锤、白布、皂绢、布背、步兵、皮甲、木甲、锁子、马甲十三种。白居易赞道:“太宗十八举义兵,白旄黄钺定两京。擒充戮窦四海清,二十有四功业成。”
南宋
背嵬军  五百精兵破金军十万
背嵬军是南宋抗金英雄岳飞统领的一支精锐骑兵部队,挂帅的是其子岳云。对于背嵬军的解释,岳飞之孙岳珂在《鄂国金佗粹编》卷二十二《淮西辩》中称:“背嵬之士,先臣之亲军也”。南宋赵彦卫撰写的《云麓漫钞》记载:“韩、岳兵尤精,常时于军中角其勇健者,别置亲随军,谓之背嵬,一入背嵬,诸军统制而下,与之亢礼,犒赏异常,勇健无比,凡有坚敌,遣背嵬军,无有不破者。”
岳家军鼎盛时期约有十万人,分为前军、后军、左军、右军、中军、游奕军、踏白军、选锋军、胜捷军、破敌军、水军和背嵬军十二军,其中背嵬军骑兵8000人,步兵亦有数千。在绍兴十年与金军在颍昌、郾城的一系列战斗中,背嵬军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郾城一战,岳飞的背嵬军先以步兵大破金军精锐“拐子马”,再以极少的精锐骑兵猛冲敌阵,大败金兀术的精骑15000人,金兀术叹道:“自海上起兵,皆以此胜,今已矣!”然而,金兀术不甘心失败,又集结三万骑兵攻打颍昌,背嵬军再次大破金军精骑,直杀得“人为血人、马为血马”,大部队随后跟进,“杀兀术婿夏金吾、副统军粘罕索孛堇,兀术遁去”。在朱仙镇之战,背嵬军更创下500背嵬精兵大破十余万金军的辉煌战绩。金人曾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慨。宋代袁甫在其撰写的《蒙斋集》中大赞背嵬军:“背嵬军马战无俦,压尽当年几列侯,先辈有闻多散佚,后生谁识发潜幽。”
(原标题:中国古代战争中的“特种兵”:战国时期身影已现)

复旦投毒案三大疑问获解:剧毒品窃自医院(图)(全文)



新华网上海11月27日电  27日,备受关注的“复旦研究生投毒案”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被告人林森浩涉嫌以投毒方式故意杀人被提起公诉。林森浩当庭供认了起诉书指控其采用投毒的方法致黄洋死亡的事实。林森浩为何要狠心毒害“同窗室友”?涉案剧毒化学品来自何处?投毒后林森浩是否企图逃脱惩罚?庭审细节回应了公众对此案的主要疑问。

是“愚人节玩笑”还是“故意杀人”?

庭审中,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起诉书指控,林森浩与黄洋均为复旦大学学生,居住在同一寝室内。林森浩因琐事与黄洋不和,逐渐对黄怀恨在心。2013年3月底,林森浩决意采取投毒的方法杀害黄洋。

庭审中,林森浩对作案动机、目的和犯罪故意进行了辩解。他表示,自己和黄洋并无严重冲突,只是一个愚人节整人的巧合。“当时愚人节要到了,黄洋拍着我同学的肩膀说他要整人,我在一旁玩电脑,心里想着那我也来整你一下吧。我只想让他难受一下而已,以为只是一个病理过程,没想到会死亡。”林森浩说。

“以前做实验时大部分老鼠都没死,熬过去就好,而且越到后面越 生龙活虎 。” 林森浩补充道。

多位黄洋及林森浩的同学证言显示,黄洋和林森浩之间确因“生活琐事”产生过矛盾:“黄洋外向、有主见,且爱干净、较强势,林森浩比较内向,且记仇、顾家。黄洋曾假借林森浩之名批评另一名室友葛某乱扔东西,被林森浩知道后很是不满。还有一次林森浩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大家起哄让他请客,他却拒绝了,黄洋当场对此表达不满,嫌弃他小气。此外,黄洋还曾提议毕业旅行去东南亚,也曾开过一些玩笑,也许在无形中伤害了经济拮据的林森浩。”

而对此,林森浩表示:“每个人的看法不同,这是他们的看法,我没有意见。”在林森浩看来,他平时只是和黄洋关系一般,“不是很铁,他觉得我没有生活情调,我觉得他自以为是。我们人生观、价值观不是很相近,但他很聪明,勤奋好学,很优秀。”

公诉机关认为,林森浩实施犯罪行为具有明确的犯罪动机,将至少30毫升二甲基亚硝胺注入饮水机,超致人死亡剂量10倍以上,应从重处罚。

公诉人还指证,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林森浩向实习所在科室的博士生导师提出过报考其博士研究生的愿望,但遭到该导师的婉言谢绝。之后林森浩又联系了其他医院的一位博士生导师,该博士生导师也答应林森浩可以攻读他的博士生,但林森浩考虑他是跨专业去报考,有各种各样的难处,以及家庭的经济状况等因素,最终决定放弃考博,与一家外地医院签订就业协议。

而与此形成反差的是,今年3月中旬,黄洋考博的初试成绩揭晓,黄洋名列前茅,同学纷纷向黄洋表示祝贺。但林森浩在3月却又一次因为一些事情受到了实习单位博士生导师的当众批评。“所有的不顺、挫折,对于性格较为内向,而且又一直自恃甚高的林森浩来说,是一种打击。 愚人节玩笑 这一说法只是为了掩饰其故意杀人动机的托辞和借口罢了。”公诉人表示。

涉案剧毒化学品来自何处、如何取得?

因为此案,一种名为“二甲基亚硝胺”的化学品进入了公众的视野。而最早怀疑黄洋中毒,并指出此种有毒化学物品的人,是黄洋和林森浩的室友葛某,他打电话并进行了短信通知,但为时已晚。

根据公诉机关提供的证人证言显示,涉案的二甲基亚硝胺原液是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吕某某于2011年从天津市化学试剂研究所购买的。实验结束后,所剩试剂就放置于中山医院的实验室内,由于经常一起做实验,吕某某与林森浩都知道该原液摆放的位置。

起诉书称,3月31日14时许,林森浩以取实验用品为名从他人处取得钥匙后进入其曾实习过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影像医学实验室,趁室内无人,取出装有剧毒化学品二甲基亚硝胺的试剂瓶和注射器,并装入一只黄色医疗废物袋内,随身带离。由于当日下午和中山医院某科室的一位老师有约,林森浩将装有剧毒化学品的袋子放置在某楼梯转角处。随后,林和一位同学去医院食堂吃饭,由于袋子颜色过于显眼,林森浩“冒着被人发现的危险”,将袋子继续留在该处,吃完饭后返回取走并带回寝室,并趁寝室无人将化学品注入寝室饮水机。“也想过放在黄洋的喝水杯中,但由于那个水杯是白色的,化学品是黄色的,太显眼了。”林表示。

投毒后林森浩是否试图逃脱惩罚?

“愚人节早上8点多,黄洋起床了,他像往常一样去倒水喝。我躺在床上睡觉,听见他倒了水,用勺子舀了舀,后来吐了出来,干呕了几声,后来他就把水桶和饮水机整个拿出去洗了。我没有看见,只是听见。”林森浩回忆事发当天的情况,“后来我的手机忽然响了,我马上起来,出门去了,没有和他说话。”

公诉机关提供的证据显示,黄洋喝水前后数日,林森浩多次在网上以“二甲基亚硝胺”为关键词查询该化学物味道、毒性及检测方法。“我就是浏览了一下,确认了二甲基亚硝胺对肝脏有损害。”林森浩说。

4月2日,黄洋在几个同学的陪同下来到林森浩实习的超声室作检查。“我帮黄洋作完检查后说胃没有问题,肝脏也没问题,但一说出口我就知道说多了,就把话题扯开了,自己做过的事还是有点心虚,没有告诉他们黄洋发病的原因。”


知道涉案饮用水被送去鉴定机构检验后,还是因为“心虚”,林森浩没有去看望黄洋。4月3日,他将涉案水桶拿到盥洗室去冲洗,以挥发有毒化合物。4月4日,林森浩看着黄洋的父亲和同学将饮水机和水桶取走送检,但事后并没有检测出毒物,林森浩觉得很奇怪。水桶被送回后,林森浩就“因为心虚”将水桶还给楼下的宿舍阿姨。随后,林森浩曾3次前往医院看望黄洋,但不敢和黄洋说话,“主要想看看黄洋好转了没有。”后来林森浩多次通过黄洋父母了解黄洋的病情发展情况。

而据黄洋及林森浩同学的证言显示,林森浩对黄洋的病情显得较为冷谈,曾说过“是否可用中医”、“肠胃炎有什么好做B超的”等言论。

庭审辩论结束后,林森浩在最后陈述中说:“我在看守所几个月,一直尝试在找自己犯罪的根源,我的行为导致我的同学黄洋死亡,给他的家庭带来了巨大打击,我也对不起父母近30年的养育之恩,愿意接受法院所判的任何处罚。”